查看原文
其他

昆明曾拥“教授偶像天团”,教师节来侃侃大师们的七宗“最”

小云 一部手机游云南 2021-10-29





九月金秋,第36个教师节即将来临。说到教师、教育,那一定离不开传奇的西南联大。


作为昆明人,对这所学校最是熟悉不过。你可能在云南师范大学路过它那黑色字体的古旧牌匾;或者听说过在“往来无白丁,谈笑皆鸿儒”的文化巷里,老师们泡在茶馆里或谈笑风生、埋首写作的过往。


西南联大最吸引人的,莫过于那300位性格各异的堪称偶像天团的老师们,他们阵容之鼎盛,绝无仅有。在昆明八年,他们也给这个城市留下了各种故事,有的让人捧腹,有的却发人深省。

1

最有童趣的老师

——与云南斗鸡同吃住


金岳霖简介

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、逻辑学家。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,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,著有《论道》《逻辑》和《知识论》。



图片来源:国学网 


联大没有点名册,那么多学生,金先生不一定都叫得上名字来,就宣布:“今天,穿红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。”


△抗战时的昆明碧鸡坊图片来源:美国地理学会


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,又有点兴奋。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。——穿蓝毛衣、黄毛衣的极少。


金先生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(云南出斗鸡)。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,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。


△抗战时昆明的学童留影

图片来源:美国地理学会


他到处搜罗大梨、大石榴,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。比输了,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,他再去买。


2


最具人气的老师

——被云南乡绅奉为上宾

刘文典简介

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,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。1938年至昆明,先后在西南联大、云南大学任教。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。



图片来源:云师大网 



躲空袭是师生的必修课。一日防空警报又响,曾飞踹蒋介石的刘先生也不得不逃命要紧。正跑得不亦乐乎,他突然在人群中发现沈从文的身影,勃然大怒: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没人能讲《庄子》,你跑什么?”


△西南联大航拍图片来源:美国国家档案馆


可怜无辜的沈先生正惶遽万分的逃命,莫名其妙又被此老狂喷,可谓流年不利。然而刘文典diss沈从文也绝非此一时一事,因为沈先生本也可算刘文典的弟子。


△抗战时昆明大户人家的宅邸

图片来源:美国地理学会


云南磨黑的名流张孟希想办一所中学,同时也想请名人为他母亲撰写碑文,最后转了一圈,这桩差事托到了刘先生头上。


△抗战时昆明典型的富裕阶层人像

图片来源:美国地理学会


联大的成立对云南影响巨大,特别是在地方士绅间,逢年过节之际,筵席间能有在昆明读书的子弟就是莫大的荣幸,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云聚昆明的这批大教授的“万人迷”程度,并不谛于那个时代的人气明星。


3

最励志的老师

——带学生就扮“暖男”


朱自清简介

散文家、诗人、学者、民主战士。1916年考入北大预科,1925年受聘清华中文系教授,1930年留学英国,抗战中任联大教授。



图片来源:清华大学网 


虽然抗战中教授们的生活清苦,但朱先生还能苦中作乐。朱自清之子朱乔生回忆说,为了躲避日机的疯狂轰炸,朱家搬到了昆明城西黑林铺龙院村居住。


△摄于抗战时昆明近郊

图片来源:美国地理学会


冬天朱先生买不起别的衣服,就买了一件赶马人的毛毡披风,里面穿西装,外面裹披毡,到司家营上课时就摆在角落,别人打趣他也不在意。


△联大校舍图片来源:云师大网


朱先生教学一丝不苟,他开了一门“文辞研究”的选修课,只有2个学生选修,也教得非常认真。朱先生指导弟子的论文,朱先生让对方谈心得和写法,然后再说他的意见,对学生保持着肯定与鼓励,“态度、语调都极亲切。”


4

最大反差的老师

——游历西洋却乐在昆明种菜


叶公超简介

其叔父叶恭绰曾给孙中山做过财政部长,还是交通大学首任校长。叶公超高中起赴美,又在剑桥大学和巴黎大学深造。回国后任教于北大、清华和联大,后当了外交官。



图片来源:上海交大网 


叶公超的英语十分娴熟,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,叶公超的许多学生都比他年长,却对叶公超极为佩服,闻一多曾戏称叶公超为“二毛子”。


△西南联大课堂图片来源:云师大网


抗战的头两年多,云南物价还是比较平稳,随着昆明被轰炸,生活水平立转直下。为了改善生活,大家都得另外想些办法。


叶先生住在昆师宿舍后面的孝园。因为没有夫人相伴,他每天早晨要自己上街买菜,买菜时还斤斤计较。每次谈妥价,他还要从摊贩的菜堆里再抓一把放在自己的菜篮里。


△抗战时昆明街头杂货铺

图片来源:美国地理学会


后来接了妻儿来昆,叶家在住宅附近的园子里自种菜蔬,夫人打理蔬果花菜是把好手,加之昆明气候适宜,甚至种起了算是稀罕之物的西瓜。


5

最“红”的老师

——谈个天都高朋满座


沈从文简介

湖南凤凰人,著名作家。他14岁投身行伍,后出版了《边城》等小说。之后历任联大、北大教授,后进入中国社科院工作。



图片来源:山东大学网 


作为作家,沈先生没有上过大学。所以在联大教创作,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,主要是让学生自己“写”,想写什么就写什么。


沈先生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,有时会比原作还长,还会介绍一些与学生作品写法相似的中外名家作品。


△联大中文系师生合影图片来源:《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》


沈先生不长于讲课,而善于谈天,范围很广,时局、物价……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,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。

△抗战时的茶馆,不少联大师生乐在其中图片来源:美国地理学会


他为躲避空袭全家迁往呈贡,上课才住到文林街联大宿舍。他只要一进城,宿舍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客人,大多是同事和学生,来借书、求字、谈天。


6

最“没样子”的老师

——穿着草鞋开大会


曾昭伦简介

曾先生是曾国藩胞弟的曾孙,毕业于清华,又获麻省理工博士学位,曾任教育部副部长。他是著名化学家、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,一生献给了科研与教育事业。



图片来源:清华大学网 


曾先生样貌普通,不修边幅。有一次参加中国化学学会的年会,他长袍上沾满泥点,穿着草鞋,在主席台上和其他著名学者高谈阔论,似乎大家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……


△抗战时昆明的理发店

图片来源:美国地理学会


一次两个联大女生走夜路,忽听身后怪响,二人“麻”起胆子回头一瞧,原来是曾教授,他的破布鞋子前边张嘴,后边开口,夜深人静动静颇大,这双鞋也被称为“空前绝后”。


△联大简陋的实验室

图片来源:云师大网


曾先生不拘小节,但在教学上却一丝不苟,他从不照本宣科,且有独到的见解。他的工作安排得秩序井然,也可以说时间很紧张。要是你看到曾先生在路上小跑,那可能是因为他赶着去上课,要迟到了。


△抗战时昆明一带典型的课堂

图片来源:美国地理学会


曾先生对待学生的态度并不居高临下,和学生打成一片,彼此以礼相待。他不拒绝学生的邀请,与大家一起吃饭、讨论。跑警报在外烧饭时,他会和其他人一起捡柴火,可以说是十分地接地气了。

7

最没架子的校长

——爱跟教授对饮,夫人卖小吃


梅贻琦简介

首批留美学生之一,从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。在清华一路从教员、教授、教务长,最后出任校长,抗战中任联大校委会主席。



图片来源:清华大学网 



从1938年春到达,至1946年9月辞别春城,梅先生在昆明生活工作了近九年。


△西南联大图片来源:云师大网


他虽是学工科出身,却能够与人文学者亲密交往。夜晚,他常带上一瓶酒,从西仓坡住所步行至靛花巷北大宿舍,与教授们边饮边聊,尽兴而返。


△老昆明街头小吃掠影图片来源:美国地理学会


抗战时当教授清苦,哪怕身居联大校长要职。梅先生带头不搞特权,梅夫人——韩咏华为补贴家用,自创了糕点甜食“得胜糕”,还送到昆明知名的食品店代销,一时风靡全城。


△抗战时的昆明街头图片来源:美国地理学会


西南联大虽然短暂,但给昆明留下的却不仅仅是那些性格各异的老师和令人捧腹的段子。


它所展示的,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中国大地的西南角上,汇聚了这个民族伟大的心灵,他们接续着中华文化的星火,也延续着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火种。



该线路目前仅作展示

如需预定,可咨询小云:ybsjyyn123





参考文献

1.《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》,传记文学出版社,2010年4月;

2.《西南联大(民国趣读)》,中国文史出版社,2017年5月;

3.《西南联大行思录》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出版,2013年6月;

4.《精神的雕像——西南联大纪实》,云南人民出版社,2001年6月;

5.《闻一多先生二三事》,《新文学史料》,1979年第4期;

6.《笳吹弦诵 无问西东》,《中国文化报》,2018年2月;

7.《笳吹弦诵在春城——回忆西南联大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1986年10月;

8.《中国化学家、中科院院士——曾昭抡》,清华大学化学系官网,2004年7月;

9.《纪念黄钰生先生逝世30周年,追寻父亲的足迹》,云南师范大学校史馆,2020年4月;

10.《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》,汪曾琪,1986年1月。



【END】



@一部手机游云南  现已入驻

| 微博 | 微视 | 腾讯新闻 | 抖音

今日头条 (@游云南 )
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